煙火氣,自然是俗的、鬧的。
一個人身上有多少煙火氣,隨著時間而改變。
白衣飄飄的年輕歲月里,人們超塵脫俗,不染煙火;到了后來,和年歲一起增長的還有身上的煙火氣。
直至最后,整個人沉沒在柴米油鹽的煙火中,令人感慨。
煙火氣這玩意兒,少了,人便顯得做作。終日高飄于俗世之上,與世界隔絕開來,不合群,也不合流,最后只能孤芳自賞。
可要是煙火氣過多,渾身銅臭,三句不離錢,或開口就是雞零狗碎的閑事,難免招人煩,油膩得可怕。
一本書,應(yīng)該有煙火氣。俗世煙火,是書中喜怒哀樂的源泉。有了煙火氣,才能與讀書的人產(chǎn)生共鳴。
但僅有煙火氣,文字不免流于瑣碎,這當(dāng)然不夠。一本好書,有煙火氣,也得有高于煙火氣的東西。
煙火之上,總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超脫于俗世的。高于煙火氣的,是書的精髓,而煙火氣則是書的基本,二者缺一不可。
那么,有多少煙火氣才合適呢?一個人身上的煙火氣,總歸得多一點兒,但再多也不能超過七分。
那些高飄在上的非煙火氣,也多少得有點兒,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。
七分俗氣,三分仙氣,一個人的身上也就兼容了俗味與趣味。
責(zé)任編輯:楊青